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小学资料 >

教师招聘考试-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

2023-12-29 13:43:06
中师华图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是比较陌生的一个知识点,在这里对此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森伯格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创立了亲社会道德理论。主要包括:亲社会两难道德情境道德作为一个总的领域,包括许多不尽相同的具体方面。儿童对这些具体方面的判断会有所不同。柯尔伯格研究所用的两难故事在内容上几乎都涉及法律、权威或正规的责任等问题。这些法律、责任等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对故事冲突所作的推理。因此,柯尔伯格运用其两难故事只是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推理的一个方面——禁令取向的推理。艾森伯格则区分并设计出不同于柯尔伯格两难情境的另一种道德两难情境——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道德判断。亲社会两难情境的特点是,一个人必须在满足自己的愿望、需要和价值与满足他人的愿望、需要和价值之间做出选择,助人者的个人利益和接受帮助者的利益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艾森伯格则采用另一种道德两难情境——亲社会道德两难故事法。如一个城镇的居民必须在是否与另一个城镇遭受洪水灾害的灾民分享食物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人必须在帮助一个遭抢劫的妇女和保护自已之间做出选择等,对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的5个阶段。其主要观点如下:

阶段1:享乐主义的,自我关注的推理

助人或不助人的理由包括个人的直接得益,将来的互惠,或者是由于自己需要或喜欢某人才对之表示关心。

阶段2:需要取向的推理

他人的需要与自己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儿童对他人身体的、物质的和心理的需要表示关注。儿童仅仅对他人的需要表示简单的关注,并没有表现出自我投射性的角色采择、同情的言语表述等。

阶段3: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

儿童在证明其助人或不助人的行为时所提出的理由是好人或坏人、善行或恶行的定型形象,他人的赞扬和许可等。

阶段4:分为两个亚阶段

阶段4a:自我投射性的移情推理。儿童的判断中出现了自我投射性的同情反应或角色采择,他们关注他人的人权,注意到与一个人的行为后果相连的内疚或情感。

阶段4b:过渡阶段。儿童选择助人或不助人的理由涉及内化了的价值观、规范、责任和义务,对社会状况的关心,或者提到保护他人权利和尊严的必要性等。但是,儿童并没有清晰而强烈地表述出这些思想来。

阶段5:深度内化推理

儿童决定是否助人的主要依据是他们内化了的价值观、规范或责任,尽个人和社会契约性的义务、改善社会状况的愿望等。此外,儿童还提到与实践自已价值观相联系的否定或肯定情感。

 

【例题再现】

1.【判断题】根据艾森伯格的理论,当学生帮助他人的原因是学生觉得因为他人需要帮助,表明该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已达到移情水平。( )

【答案】×。解析:艾森伯格将亲社会推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取向。这个阶段的年幼儿童关注的是从帮助中受益,或因为喜欢、认同对方从而愿意帮助。第二阶段是他人需要的取向。这个阶段儿童伸出援手的主要原因是其他人的身心、物质的需要,如“他要用血”“他很悲伤”等。第三阶段是赞许和人际关系、刻板的取向。这个阶段的儿童比较关注来自他人的表扬和他人对自己的接受、认可,儿童已经形成的有关好人或坏人的刻板印象也是影响这一阶段帮助的重要原因。第四阶段是自我投射的、移情的取向。这个阶段的儿童出于对别人的同情关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原因而提供帮助。第五阶段是内化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的取向。这个阶段的儿童出于内化了的法律、职责的考虑,或者因为坚持法律、接受规范价值观而帮助。题干中学生帮助他人的原因是别人需要帮助,而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同情,因此属于他人需要取向,而不是移情取向,故本题说法错误。

2.【单选题】成绩优异的学生张某之所以不愿意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李某,是因为帮助李某会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根据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张某处于( )。

A.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 B.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

C.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阶段 D.移情推理阶段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包括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需要取向的推理,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移情推理,深度内化推理等五个阶段。

选项A,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认为助人与否的理由包括个人的利益得失、未来的需要,或者是否喜欢某人。

选项B,需要取向的推理阶段认为他人的需要与自己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儿童开始对他人的需要表示出简单的关注。

选项C,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阶段认为儿童在分析助人与否的理由时,涉及的是好人或坏人、善行或恶行的定型印象、他人的赞扬和许可等。

选项D,移情推理阶段认为儿童分析助人与否的理由时,开始注意与行为后果相关联的内病或其他情绪体验,初步涉及对补会规范的关注。

题干中,张某之所以不愿意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李某,是因为帮助李某会牺牲自己的学习时间与个人的利益得失有关,属于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阶段。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备考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